1920年前后,美国商人JoesphBabcock将麻将从上海介绍到了美国。他写了一本小册子,统一了英文术语的规范,取麻将的英文名为“Mah-Jong”,并拥有版权。仅就美国的盛况来看,1922年131000多副麻将抢售一空,售价高达一副500美元,而一副上好的麻将也不过100美元;1923年的销售猛增到一百五十万副,当时美国有一千五百万人玩起了麻将,其中大部分是家庭主妇。
巴布考克将麻将带入美国后几年,麻将又被传入了欧洲,1920年代,美国、英国和澳大利亚都兴起了麻将,甚至一些王室贵族也迷上了这项“中国国技”。
至于麻将在欧洲的发展,不得不提及“桥头堡”荷兰,这个拥有1600万人口的国家,至今还保持着原先的大部分规则。20世纪20年代,荷兰曾经成立过一个“荷兰麻将团体”的组织,不过由于对游戏规则的困惑不解,不久他就解散了。“荷兰麻将团体”没落以后,荷兰人只会在家中与亲戚朋友或是小俱乐部中玩这项游戏,而不会与其他的团体联系比赛。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初,一家名为“第一荷兰麻将社会”的俱乐部为他们早期的比赛制定了一系列的麻将规则,而这些规则基本上是以J.P. Babcock传到西方的规则为基础的。这项荷兰当时唯一的麻将比赛被称为荷兰冠军杯。
麻
二人麻将是中国人的发明,俗语说:“十亿人民九亿麻,还有一亿在观察”。不过,麻将的身影已经出现在全世界,这其中有华人的传播,更重要的却是麻将本身的魅力所致。中国人玩桥牌或是斯诺克,赢了之后说的是“我赢了”;英国人玩麻将,赢了之后说的是“I hu-ed(我和了)”——与那些舶来的游戏相比,中国麻将的海外之路可谓原装出口,原汁原味。不但“I hu-ed”,就连“吃”、“碰”这样的习语,也原版出现在西方人的麻将桌上,它们简短有力,不需解释,在风行中与20世纪欧美文化实现了无缝对接。
日本的麻将普及,是1924年从报刊上一点一滴的介绍开始的,因此后来在《朝日新闻》的读者提问一栏中,有了“最近小说和报纸上看见的支那的麻将是什么?”的问题。然而此时的麻将游戏仅仅局限在有闲阶级中的上流家族、以及善于接受新事物的男女学生中。麻将以高雅运动的面目出现在咖啡馆和高档餐馆中,在东京神乐坂地区的咖啡馆里,仅一套麻将就使得像广津和郎、佐佐木茂索等名士、画家、官吏们蜂拥而至。到了1925年,《朝日新闻》上连载的菊池宽小说《第二の接吻》上写到4人玩麻将的场景时,麻将已经渗透到许多人的生活中,到了昭和年代更是风靡一时,出现了许多麻将爱好者的团体。
随后欧洲各国麻将协会纷纷涌现,就在同一年,澳大利亚、丹麦、法国、德国、匈牙利、意大利、荷兰等7国麻将协会倡议在丹麦注册成立了欧洲麻将协会,并于当年举办了第一届欧洲麻将锦标赛。该协会工作人员表示,欧洲麻将协会是一个非盈利机构,没有政治和宗教成分,他们的目的只是在欧洲推广麻将,让更多欧洲人爱上这项来自中国的古老运动。“截止到目前,已经有14个欧洲国家的麻将协会成为欧洲麻将协会的成员。”该工作人员说,“我们在欧洲已经举办了四届欧洲麻将锦标赛,在德国、日本等地也曾多次举办友谊赛。”字牌:该牌面都是以中文字示意,所以很多外国朋友喜欢麻将游戏的,一定要对中文字稍有了解才能玩。 有一位初学麻将的外国朋友,写了一个万字表作为参考,所以一旦他低头看字表,就知道他刚才摸到的是字牌了。
上一篇:如何提高许昌麻将技巧 下一篇:打许昌麻将的好处